一方水土一方“特”——吉林省气象助力东部山区土特产发展纪实

来源: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3-08-30 20:01:33

吉林省东丰县“养鹿观山园”,国内首家以人工驯养梅花鹿为主题的观赏园区。8月下旬,走进“养鹿观山园”,只见一群只有几个月大的仔鹿在景区里跑来跑去,而不远处的一片树林下,几十只已经1岁的梅花鹿正在围着游客要吃的,一边吃着一包包晒干的红枣片,一边向游客点头致谢。

观山园接待李贺介绍,东丰县是著名的“梅花鹿之乡”,梅花鹿鹿茸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,但取鹿茸至少要在雄鹿2岁以后。为此,东丰县投资建设了观山园,从刚出生的小仔鹿就开始进行人工驯化,这样长大的鹿跟人亲近,能够与游客互动,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旅游项目。目前,园区有成年观展型梅花鹿150余只,新驯化梅花鹿仔鹿80余只。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就接待游客3万人次,今年到目前共接待游客5.8万人次。


【资料图】

吉林省气象局局长王世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具体到土特产也是一样的道理。任何一个土特产的形成和壮大,都是源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,加之当地种植养殖文化的传承。所以,气象部门服务土特产的发展壮大既“切题”也“应该”。特别是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山脉孕育了许多土特产,是东部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。其中知名的如东丰县的梅花鹿,抚松县的人参,还有汪清县的黑木耳等。

东丰县 一方水土一方梅花鹿

东丰县大兴镇六禾鹿场,一个鹿舍里或站或卧着十几只梅花鹿,雄鹿已被割完鹿茸,进入配种期。厂长孙长有介绍,六禾鹿场是东丰县最大的鹿场,梅花鹿的生茸期在4月至7月。目前鹿场里共养殖梅花鹿1500余只,其中雄鹿700只,母鹿400余只,仔鹿400只。梅花鹿的生长对气候的要求比较高,比如生茸前或割茸后就需要气温稍高一点,空气干燥一点,阳光充足一点;而在生茸期,则需要温度不要太高,湿度稍大一点,以80%为宜,这样鹿茸生长速度快,茸也鲜嫩。

东丰县,驰名中外的“中国梅花鹿之乡”,全国人工养殖梅花鹿的发源地。到目前,东丰梅花鹿养殖总量始终居全国之首,一直保持着鹿茸品质、单产总产和出口量全国第一的水平。

东丰县气象局局长佟丽媛介绍,梅花鹿怕热不怕冷,东丰县地处长白山余脉,是典型的半山区,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,冬季平均气温5.1℃,年日照时数2522.9小时,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,以及充足的柞树饲料资源极适于梅花鹿的生长繁育。为做好梅花鹿养殖的气象服务,目前县气象局已在大兴六禾鹿场、养鹿观山园各安装一套气象站,在大阳镇、横道河镇等地建有气象观测站,可以适时采集鹿场温、压、湿、风、降水等气象要素,针对不同季节进行动态分析。同时,对梅花鹿生长的一些关键阶段,如冬季恢复期、生茸前期、长茸期、配种期等进行专业化的服务。

东丰县梅花鹿产业发展局副局长王海峰告诉记者,2022年,东丰县梅花鹿饲养量达26.6万只,年产鹿茸507吨,涉鹿总产值78.9亿元,其中一产产值10.3亿元,二产产值28.6亿元,三产产值40亿元,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梅花鹿产业链条。

抚松县 一方水土一方人参

吉林参王植保小山基地,位于抚松县松江河镇小山村,当时正是雨后,记者在换上长筒雨靴后来到了种植人参的大棚前。一排排低矮的棚膜覆盖着绿色的人参,正是人参的采果期,绿叶上顶着一颗颗艳红色的小红果,透着一种卡通般的美丽。

基地负责人宋明海告诉记者,这就是纯人工种植的园参,面积为50亩。种植人参需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,比如五六月份出苗以后要防倒春寒,即气温低于0℃后就需要进行烟熏增温;入伏以后要防治雨水积涝,在得到气象部门的预警后,需要提前做好排水等相关工作。还有,人参是喜阴作物,不能太热,如果温度太高,就需要加盖遮阳网。

“世界人参看中国,中国人参看吉林”。而在吉林,最大的人参产区就是抚松。

抚松县气象局局长李先强介绍,人参的生长环境与天气密切相关。抚松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,四季分明,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,适宜的温度、清新的空气、肥沃的土地、广袤的森林为人参生长提供了无可比拟的环境。人参分野山参(纯野生)、林下参(半野生)和园参(纯人工种植)三种,因生态要求,现在已经不能再发展林下参了,而人工种植人参则需要更多的气象服务。

为更好地开展人参气象服务,吉林省气象局科学研究所与白山市气象局、抚松县气象局联合开展人参气象研究,共同搭建起“政府+机关+科研单位+企业+参农”的人参种植服务框架,并在省气象局支持下成立了省级“人参气象服务中心”,为参农提供精细化服务。

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袁福香介绍,近几年,吉林省气象部门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人参越冬气象服务指标的研究。分别针对不同防寒物、防寒时间、揭膜时间对人参安全越冬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,取得明显成效,为人参稳定产量、提高品质奠定了基础。

汪清县 一方水土一方黑木耳

“中国木耳看东北,东北木耳数汪清”。汪清县是我国著名的“黑木耳之乡”,是国内较早开展黑木耳规模化种植的地区之一。

钟洪国是汪清县天桥岭镇天桥岭村的黑木耳种植户,种植黑木耳已有20多年的时间,今年春耳种了13万袋,秋耳种了10万袋。他告诉记者,木耳生长喜欢潮湿的环境,天气的话一个是怕大风,一个是怕持续降雨。如果气象预报有大风,一般会把四周的遮挡网围起来,用以挡风;有持续降雨的话需要做好排水。而快到采摘期的时候,如果遇到连续两三天的降雨,木耳会快速生长,这意味着它也会提前衰老,容易腐烂造成损失。那个时候我们每天都会关注天气,如果有持续性的降雨,就会提前采收。

在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的黑木耳立体栽培大棚里,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森指着县气象局安装的农业小气候仪说,这个摄像头可以监控菌包的生长,里头也有探感,可以探到温度和湿度,包括通风的情况。自然状态下黑木耳是不用人工干预的,但在种植条件下,就得要进行科学的干预。比如雨大了,就可以把所有的棚放下来,如果温度不合适,也可以把棚放下来,让它保温。如果光照比较强了,就可以放下遮阳网。包括晾晒的时候,也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,因为有雨是肯定不能晾晒的。

得益于长白山脉的气候环境,汪清县属于中温带湿润温凉气候,气温较低,昼夜温差大,空气湿润。加之境内水质优良,森林覆盖率达到88.79%,这样的自然环境为黑木耳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

汪清县气象局局长范玉鑫介绍,黑木耳分为春耳和秋耳,其生长与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降水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。黑木耳一般在10℃以上且雨水充沛的季节生产,生产过程大概分为制菌棒(室内)、入地、出耳、采收、晾晒,每一个环节都是“看天而做”。近些年来,汪清县气象局着力做好木耳产业气象服务,包括开发温湿度监控系统,通过气象专业设备对木耳生长数据进行实时监测,持续推进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等。原先当地的农民有冬闲,但现在种植木耳的农户一年四季都在忙。

作者: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刘强

上一篇 : 杭州亚运会第一次正式彩排顺利完成 点火方式创意满满

下一篇 : 有的人会吸走你的运气,老天给你磨难是在救你

相关推荐

推荐阅读